搜索

中组部解读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政策系列之一

时间:2012-02-09   来源: 点击:

    伴随着春天的脚步,2011年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在各地陆续展开。从现在起到秋季,经过一系列严格的程序,全国将新增约4万名大学生村官。

  选准人、用好人是完善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的重要环节。中组部《关于做好2011年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大学生村官选聘方式,“切实把有志到农村干事创业、综合素质比较高的高校毕业生选聘到大学生村官队伍中来”。

  相较以往,今年的选聘工作更加注重选聘方式的完善,更加注重对人选的“到村适应度”的预判,更加注重大学生村官队伍结构的改善,既注重激励保障,又强化竞争择优,传递出中央从源头入手,提高大学生村官队伍整体素质的明确信息。

  《通知》要求各地“要坚持同等条件下党员和优秀学生干部优先,回原籍任职的优先”的“两个优先”原则。

  大学生村官工作是推进农村基层领导力量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战略安排,是促进优秀年轻干部成长的战略安排,也是培养各行各业人才骨干的战略安排。几年时间,大学生村官队伍从少到多,社会由知之不多到普遍肯定,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如何进一步提升大学生村官工作质量、更好地适应基层群众对这项工作的新期待,很多环节上仍有待探索。今年提出的“两个优先”原则是对大学生村官队伍结构调整的明确安排。

  在选聘方式的完善方面,《通知》明确要求“改变简单地以考取人的选聘方式”,鼓励各地“主动加强与高等院校的沟通联系”,以便将考察环节前置,充分发挥高校在识别和推荐人才上的独特优势。

  为了抢到好苗子,很多地方“主动出击”,不但提前了招考时间,还主动去高校选,考试方法也更为多样。江苏省今年首次在重点高校集中的5个城市设立考区,还组团走进全国重点院校宣传发动。在资格审查、考试考察等重点环节,将广泛听取学生工作部门、辅导员和老师意见,并与考察对象逐一面谈。山西省一改以往先笔试、后面试、再考察的模式,采取院校推荐、市里面试、组织考察的方式进行选聘。

  一些地方把选聘环节的工作做深做细,探索了分类招考的方法,如加强对性别比例的调控、根据实际需要设定选聘专业、规定不同类别的高校占比等等,应在实践中继续完善。

  还有一些地方在选聘中加强统筹协调,整合资源,力求各项配套政策、工作机制相互衔接,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如河北实行“三考合一”,将大学生村官、选调生、公务员考试合并,一个标准进人,为选好人用好人打下了基础。

  从考察重点来看,《通知》特别强调坚定的到村志向和出众的综合素质,要求各地在具体选聘过程中,“注重考察高校毕业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社会实践能力和在校实际表现”。

  全国大学生村官人数逐年增多,要确保这支队伍的活力和战斗力,必须严把“入口关”。各地要严格按照选聘的新精神认真考察,将那些带着“冲动性”、“盲目性”或者“功利性”动机的报名者拦在门外,将那些拈轻怕重、骄娇二气的报名者拦在门外,将那些组织协调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弱的报名者拦在门外,避免因人选素质问题出现“不合村”、“不在村”、“不为村”等情况。

  大学生村官工作牵涉面广、社会关注度高,也是群众对组织工作满意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各地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提高选聘工作的透明度,确保高质量完成今年选聘任务。

版权所有:中共凤翔区委组织部陕ICP备1100710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