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起违规吃喝典型案例被通报曝光,引发舆论对作风建设的深度聚焦。违规吃喝被称为“舌尖上的腐败”,绝非小事小节,而是关系党的作风和形象的大问题。
违规吃喝问题表现多样。有的党员干部明里不吃暗地吃,到内部接待场所违规吃喝;有的精致走账报销吃喝费用,通过伪造公函等方式报销;有的不吃本级吃下级,明目张胆到下级单位吃喝或转嫁摊派费用;还有的不吃公款吃老板,接受管理服务对象吃请或要求其买单。这些行为不仅败坏党的形象,带坏社风民风,还破坏了党风政风,侵蚀群众信任。
违规吃喝的核心危害在于异化公共权力。近期通报的“电子餐券”围猎案例中,干部通过虚拟支付在私人茶室收受利益;更有些国企将超标准接待拆分为“工作餐”发票,这些行为蚕食的是群众对公权力的信任根基。群众痛斥的“不吃公款吃老板”现象,本质上反映的是特权思维对政商关系的侵蚀。
同时,我们也要明确,禁止违规吃喝并不意味着禁止正常吃喝。集中整治违规吃喝是为了防住腐败,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让经济社会更好地发展和民生福祉更大地改善。正常的餐饮活动是亲友团聚的温馨时刻,也是商务往来的必要环节,是人间烟火气的重要体现。当前个别地方为规避风险将餐饮活动“一禁了之”,是懒政思维和形式主义的表现,不仅干扰党员、干部正常工作生活,也给餐饮行业带来不必要的冲击。
整治违规吃喝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作为一名组工干部,要清醒认识违规吃喝问题的政治危害,经得住诱惑,管得住小节,将纪律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只有狠刹违规吃喝歪风,才能守护好党风政风,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