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浴火展翅飞
—— 凤翔县灾后重建工作纪实
宽敞明亮的新房、一应俱全的家电、崭新的运输卡车……如今,凤翔县横水镇东劝读村 4组村民张小周已经完全走出了地震的阴影,充溢在他心里的是对生活更加美好的憧憬。在两年前的汶川地震中,张小周家里的几间土房和窑洞严重受损,地震发生后,县乡政府帮助他家盖起了砖混结构的 4间新房,添置了新家具。他通过小额贷款购买了运输卡车,每月靠拉运石料能赚 1万多元,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据了解,像张小周一样,凤翔已有 3053户受灾户搬进了新居,重新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干群同心抗震灾
两年前的汶川大地震,使凤翔县近 3万间房屋倒塌或成为危房,道路交通、水利设施等受损严重;地震造成8人死亡、 4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达 2.8亿元。凤翔成为宝鸡地区受灾较为严重的县区之一。
灾情就是命令。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凤翔县迅速启动灾后重建工作。县委、县政府及时成立了灾后重建领导小组,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灾后重建工作,制定重建规划,全面启动危漏校舍、乡镇卫生院、城乡住房、公共设施、村级组织等 8个方面的重建项目。30多名县级领导临危受命,分头包抓灾后重建工作。县民政局、教育局、卫生局、水利局、农发办等单位各司其职,安排专人深入一线查看灾情、指导救灾工作,解决群众生活困难,全面实施重建项目,全力恢复群众的生产生活。在县乡政府的帮扶下,该县干部群众同心同德、全力以赴,重建美好家园。
多措并举搞重建
在灾后重建中,凤翔县共安排了 23大类 566个项目,总投资 6.3亿元,工作任务尤为艰巨。为了解决重建资金问题,县上在积极争取中央、省市救灾项目、资金支持的同时,还通过争取“ 5+1”扶贫项目、移民搬迁工程、安居工程补助资金等途径,解决了困难群众和条件艰苦地区群众居住问题。
为了保证重建项目的尽快落实,凤翔县积极实行县级领导和县级部门包抓农村灾后重建制度与乡镇领导包片、乡镇干部包村责任制,夯实领导责任,并实行“ 5+2”、“白 +黑”工作制,采取亮牌公示的方式,保证了项目进展。县上狠抓项目工程质量,把好了户主申请验收、村委会初审、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县建设部门验收、县民政部门下拨重建补助资金“五个关口”,严格执行“四制”(项目法人、项目合同、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及“四个准入制度”(勘察设计单位、审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准入制度),加强工程监管。县上还抽调县委办、政府办、县纪委、民政局、建设局等部门工作人员组成 6个督查组,深入重建一线,开展检查督查,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确保了重建工作的顺利进展。
农村受损民房是灾后重建的重点。目前,该县已累计下拨重建资金和维修加固资金 6774.8万元,完成了受损民房重建 3053户,维修加固房屋 10120户,受灾群众如期搬进新居。全县修复损坏水塔20多座,修复倒塌设施蔬菜大棚380座。该县还全力抓好学校、卫生院等受损设施的重建,确保了教育、卫生工作的顺利开展。全县共实施了教育系统灾后重建项目 69个,卫生系统灾后重建项目 5大类33个。目前,投资 425万元的纸坊中学综合楼、投资 239万元的唐村乡唐村中心小学教学楼等 24个教育系统灾后重建项目已建成投用,累计完成投资 7197万元;总投资1756.4万元的 13所乡镇卫生院灾后恢复重建项目中 12所已竣工,县医院门诊综合楼工程项目、县妇幼保健院门诊综合楼工程项目、中医院整体搬迁项目、乡镇卫生院维修加固项目等正在加紧建设。
废墟上,座座新房拔地而起;项目区,隆隆机声震耳欲聋;工业园,企业正在加紧生产……如今,凤翔已恢复了往日的平静,群众安居乐业,城乡处处呈现出一派和谐景象。(张晓卫 白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