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民日报》刊文《警惕“三拍”干部背后的政绩冲动》,直指部分干部存在的“拍脑袋决策、拍胸脯蛮干、拍屁股走人”现象。这种脱离实际、漠视规律的工作作风,不仅严重损害群众利益,成为阻碍高质量发展的“绊脚石”,更对事业发展埋下隐患、对政府形象造成重创,必须高度警惕,坚决纠治。
“三拍”干部的本质是政绩观错位,其危害渗透在决策、执行、善后的全链条中:决策阶段“拍脑袋”,往往缺乏调研论证,或盲目照搬外地经验,或迎合短期政绩目标,导致诸如脱离需求的“面子工程”、超出财力的“形象工程”屡禁不止;执行阶段“拍胸脯”,常以“果断”“魄力”为幌子,无视客观条件强行推进,结果要么半途而废形成“烂尾项目”,要么仓促上马留下安全隐患;最终问题暴露时“拍屁股走人”,将历史遗留问题甩给继任者,形成“前任乱作为、后任擦屁股”的恶性循环,不仅浪费公共资源,更侵蚀政府公信力。
根治“三拍”顽疾需多管齐下。首先,要筑牢思想根基,将树立正确政绩观纳入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引导干部深刻理解“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与“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把群众满意度作为政绩考核的核心指标,推动干部从“要我干”转向“我要干”。其次,要完善决策机制,建立“调研—论证—听证—评估”的全流程闭环,对重大项目实行“终身追责”制度,让决策者不敢随意拍板;同时推广“试点—总结—推广”的渐进式改革路径,避免“一刀切”式的冒进决策。最后,要强化监督问责,运用大数据技术构建项目全生命周期监管平台,对财政资金使用、项目进度质量实行动态监测;对“三拍”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过典型案例通报形成震慑。唯有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让干部在规矩中干事、在创新中作为,才能真正实现政绩冲动向发展定力的转变,让每一项决策都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