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雍城,生机盎然。当记者在凤翔县农村采访时了解到,“三问三解”活动开展以来,1000多名县镇干部忙着下到村组搞调研,问政于基层、问计于群众、问需于百姓;2000多名村组干部进村入户,与群众亲切座谈,征求各方意见建议,制定致富措施。该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李炳奇告诉记者,这是县上实施“三大工程”力促“三问三解”活动带来的喜人景象。
如何破解农村发展难题、缩小城乡差距、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全面实施素质提升、创先争优、激励保障‘三大工程’,给足‘三问三解’动力。”县委书记何存贵一语破的。
素质提升夯“三问三解”基础
为进一步深化“三问三解”活动,提高镇村干部解民困、解民怨、解民忧的能力。该县依托现代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络平台,在终端站点开展“3111”工程:即每个站点培养3名学用标兵,给周围群众至少传授一项致富技能,带动一个致富产业或项目,增加本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不少于100元。积极开展“零点击”活动,采取集中学与自选学相结合模式,大力举办“夜校自学班”,镇村组干部充分利用工余时间,每天坚持学技能、长见识,提高其履职尽责的功力,为持续深入开展“三问三解”活动奠定了坚实基础。
前不久,正值蔬菜上市旺季,凤翔县柳林镇索落树村菜农李双强大棚里的黄瓜得了病虫害,减产得很厉害。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该村支书苏生杰询问了具体情况后,利用他从远程教育站点学习到的黄瓜作务知识,指导老李按时闷棚,上石灰袋,再用些药,没过几天,老李的两棚黄瓜得救了。
据了解,自“三问三解”活动开展以来,像老苏那样,利用远程教育站点学到的知识为群众解围、解难的实事,在该县共有300多例。
创先争优建“三问三解”平台
2月27日,该县在南指挥镇白家凹村举行全县新农村建设“三带三进三促”(带感情、带政策、带资金,进村、进户、进经济组织,促农民增收、促晋星创建、促和谐稳定)包抓帮扶活动启动仪式后,从县级领导到普通群众、从部门单位到镇村组户,迅速掀起了一场告别脏乱差旧村庄,建设绿净美新农村的创先争优攻坚热潮。
该县推行3511工作法:即34名县级领导每人具体包抓一个标兵村、特色村或示范村,确保“问”有所答“解”有所为;县域内50家规模以上企业与10个标兵村、10个特色村、30个示范村分别“联姻”帮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落实帮扶责任;184名科领导分别联系全县100个重点村和84个推进村,每周坚持至少到村一次,至少联系1户以上群众,至少办实事2件以上;1000名机关干部深入村组一线,与1000个重点户建立“帮扶对子”,吃农家饭,住农家屋,与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点对点”解难,“实打实”办实事、好事,有力地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以“整治城乡环境、建设最美乡村”为主题的创先争优活动,为全县深入开展“三问三解”提供了广阔的竞技舞台。县长赵新年如是说。
县委办公室在“三问三解”活动中,征求到所包抓高庄村目前最突出的问题是资金短缺时,他们第一时间与所“联姻”帮扶的县钛粉厂协调,为该村捐款10万元,并为村上制定了奶牛养殖规划。县政协办筛选出90名有实力、有影响的政协委员,每人拿出5000元物资、项目或现金为自己的家乡办实事,解难题,全力为本村“建设最美乡村”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该县紫荆山新城,笔者看到,一排排欧式新房整齐划一,宽敞明亮,新房旁花木葱茏,百姓安居乐业……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处处呈现优美、和谐、幸福的喜人景象。
激励保障增“三问三解”活力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为了不让干部下基层走形式、作样子,该县实行“三加”激励工作机制。加大财政支持额度。建立村干部待遇报酬晋升机制,每年投入1000多万元用于村级组织运转和村组干部待遇报酬;分三年补助600万元改善各镇机关基础设施;分三年每年拿出1000万元,对环境卫生整治达标的村补助20万元。加大补贴发放范围。将村团干、妇干、计生专干纳入财政补贴范围,对村民小组长在原有待遇不变的基础上,每年投入120万元用于报酬补贴。加大考核奖惩力度。建立基层干部考核奖惩制度,对考核为称职等次的村干部,年终一次发放实绩奖励工资800元,优秀等次干部相应上浮发放。每年评选5名优秀村支部书记,离任后每月享受财政补贴800元,确保“三问三解”能持久发力。
村里饮水困难吗?村民增收的主要手段是什么?家里有什么困难?在遍布凤翔12镇233个村的农家小院、居民家中、田间地头、畜牧圈舍、工矿厂房,到处都能听到这样的问访声。
头顶着夏日灿烂的太阳,1000多名包抓干部卷着袖子,整治涝池,修剪花木,清除村口、路口、门口“三堆”杂物,一个个汗流浃背,做到“五个彻底”,即彻底整治环境脏乱差、村民住房难、人畜饮水难、出行难和产业发展难题。
该县233个村的“领头雁”率先垂范、纷纷带领广大党员干部,访民情、解民忧、保民安、助民富,正在1179平方公里的雍城大地上绘就着“干群一条心,聚力谋发展”的和谐画卷。
编辑:李晓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