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县清代前政区资料散失无考。
一、清代区划
清雍正年间(1723~1735),全县分为39里402甲。
1、东乡(辖8里,106甲)
审平里,辖田家庄、寇家庄、新增务,共13甲。
三阳里,辖东白村、尹家坞,共13甲。
玉祥里,辖玉祥、北务、九龙,共9甲。
横水里,辖横水、紫柏、桶王、扶村,共17甲。
申都里,辖南北光耀、南北小里村、唐志庄、南务村、官帽头,共20甲。
善鸣里,辖西坊村、侯丰、庵夹渠、权家庄,共16甲。
普润里,辖申都、马村、十里铺、寺头,共9甲。
仁胜里,辖六道村、六营、义坞堡、瓦窑头,共9甲。
2、南乡(辖8里,82甲)
康家里,辖康家庄、宋家村、铁炉头、马洛社、淡村,共10甲。
侯丰里,辖虢王、谢家堡、龙家湾、姚家堡、晁家堡、菊村、张家堡、港头,共11甲。
兴国里,辖杨丹村、汶家村、江湖村、郭家凹、彭家堡、郝家堡,共10甲。
宁王里,辖宁王、野寺村、秦家渠、姚堤、侯家堡,共10甲。
石落里,辖石落务、导子营、南家凹、礼包务、上郭店,共12甲。
洪原里,辖豆腐村、东指挥、南指挥、连村、白家凹、页渠、桑园,共10甲。
杏园里,辖彪角、杏园、朱家凹、李家塬、沈家坡,共9甲。
平善里,辖下郭店、散龙、卧龙、窦家凹、大旗堡,共10甲。
3、西乡(辖8里,84甲)
玉泉里,辖盐坎、双冢、碾子头、亭子头、邱村、边村、冯家村、刘家村、古城、三家店、塔陵、石家营、大唐村,共14甲。
大槐里,辖蔡阳山、雒家务、吴头、郭家沟,共12甲。
五里,辖汉封营、洛城、关村、陈家塬、草滩营、庄窠、小庄头、景村,共9甲。
太尉里,辖太尉村、西指挥、辛村,共12甲。
六冢里,辖六冢、王堡村、庞家务、圪塔村,共10甲。
槐原里,辖槐原、尹家务、托卜务、阎家务、高嘴头,共9甲。
长青里,辖陈村、罗钵寺、瓦王寺、海子坡、花园,共8甲。
西平里,辖柳林铺、北斗坊、宋村、尧奠、屯头,共10甲。
4、北乡(辖8里,77甲)
风伯里,辖水沟、箫史官、竹园、万家桥,共8甲。
佐阳里,辖牛钵峪、董家河、乔家堡、大柳树、屈家河,刘家沟,共9甲。
云台里,辖柿园、仝家沟、范家寨、崔家山,共10甲。
郑原里,辖果园、齐村、河北、劝读,共11甲。
桃园里,辖桃园堡、何家堡、关家门前,共10甲。
横渠里,辖糜杆桥、关村、罗家坡,共13甲。
思贤里,辖杨家河、关家河、思贤堡、田家堡,共9甲。
杜阳里,辖青渠窑、铁王、亢家河、十八岭,共7甲。
5、城关(辖7里,53甲,各里位置无考)
东湖里,共5甲。朝阳里,共8甲。丰乐里,共8甲。宝昌里,共8甲。文昌里,共8甲。德政里,共8甲。辛化里,共8甲。
二、民国区划
民国23年(1934)前,政区仍沿清时旧置。24年(1935),为调整粮赋,改置区划,以“金、木、水、火、土”五行字样代表西、东、北、南、中五区,除中区编为4乡1镇外,其余各区均编为8乡。区辖乡、乡辖保、保辖甲,甲统花户。全县分为5区36乡120保。
西区:镈赵、钱痔、铫修、铚艾、宗铭、立鉴、和铃、振铎8乡。
东区:望杏、瞻榆、恭桑、敬梓、崇梁、隆栋、封松、紫柏8乡。
北区:谦冲、沃野、濯灵、洪基、洛峪、横渠、安沟、西河8乡。
南区:营田、为德、熙载、焕章、建勋、丕烈、文辉、有耀8乡。
中区:坤厚、培元、型仁、执礼4乡。
民国24年(1935),成立联保组织(国民党统治时期采用保甲制度。每一联保辖10保,每保辖10甲),将36乡改称36联保,沿用乡名。联保设主任,下辖保、甲。民国27年(1938),国民政府推行新县制,并36联保为18乡,设一城市镇,全县19乡(镇)120保,直至1949年7月。
三、现代区划
1949年7月23日,凤翔县人民政府成立,全县规划13区1市,辖121乡。
历经变迁,2010年7月7日,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凤翔县尹家务乡并入陈村镇,撤汉封乡、唐村乡并入柳林镇,撤董家河乡、范家寨乡合并设立范家寨镇,撤郭店镇并入彪角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