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组织工作的活力之源
——学习十七大精神体会
中共陕西省凤翔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何宏年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改革创新的事业,党要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决定了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既十分重要又十分紧迫。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组织工作的活力之源。组织部门作为党委管干部、管党员、管组织、管人才的重要职能部门,在加强党的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职责。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就要从站在组织路线为政治路线服务的高度出发,用全新的理念和思维审视、谋划组织工作,用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组织工作,用奋发进取的精神落实组织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创新工作思路,明确组织工作发展方向。思路决定出路。组织工作是一项常抓常新的工作,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敢于打破传统思维方式,不断创新思路,赋予新内涵。组织工作思路创新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抓好整体与局部的结合。“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组织部门必须深刻认识到新时期组织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彻底克服单纯就干部抓干部、就组织抓组织,只见局部,不见整体,只顾一面,不及其余等狭隘观念,自觉地把组织工作放在凤翔实现撤县建市、宝鸡实现“三个率先”发展、陕西建设西部强省的站略目标中去审视、去谋划,使组织工作高起点、高站位,立足整体,总揽全局。二是抓好当前与长远的结合。要集中精力抓住当前十分紧迫的中心工作,比如,面对各种新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日益增多,如何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发挥好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面对城乡劳动力在产业和地区间大量流动,如何有效地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在社会生活方式日趋多样化的情况下,如何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等等。同时要立足长远目标,科学谋划组织工作的发展思路,积极探索干部队伍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的新举措,使之尽快与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新任务相配套、相适应。三是抓好继承与创新的结合。组织工作是连续性很强的工作。近年来,我们在学习外地经验的基础上,创新性提出“三抓两减一保障”工作思路,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组织部门既要总结继承多年来形成的好做法、好传统,又要善于借鉴先进的工作方式和管理手段,大胆挖掘组织工作中的新特点、新亮点,积极打造组织工作新品牌。
二、创新工作载体,激发组织工作内在活力。载体活动是推进组织工作的有效形式和途径。近年来,我们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创新载体,丰富内容,在农村广泛开展“双承诺、双公开、双评议”、“亮身份、比贡献”、“党员示范岗”等主题实践活动,充分发挥了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企业、社区中开展了“三抓一促创五好”、“共驻共建”等主题活动,有力增强了企业党组织堡垒的活力。在后备干部中开展了“立足岗位、创新成才”主题活动,使后备干部工作创新能力得到了全面提高,成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实践证明,要推进组织工作,必须不断创新载体。载体活动创新关键要注重“三性”,坚决杜绝搞形式、走过场。一要注重操作性。紧密结合组织工作实践,精心设计内容,确保活动载体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力求使组织工作与全县工作大局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相互提高。二要注重针对性。要根据组织工作特点,因地制宜,本着“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的原则,突出主题,丰富内容,开展各类主题实践活动,为组织工作不断注入内动力。三要注重实效性。要结合全县中心工作,围绕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拓展党员承诺制、“双培双带”、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活动,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围绕送温暖、献爱心开展“联村帮户”、“结对帮扶”等活动,为群众办实事、好事。通过各类载体活动开展,确保取得实效。
三、创新工作机制,增强组织工作实效性。组织部门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关键是建立健全科学的组织工作制度、体制和机制,用改革创新的办法解决组织工作发展中的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通过制度、体制和机制创新推进组织工作。一是要建立以衡量执政能力为关键指标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引导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切实增强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的自觉性、坚定性。要建立科学合理地考核评价系统,考核内容要涵盖多重社会目标,加大能够体现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指标的权重,真正把那些优秀的、想干事、能干事、有潜质的年轻干部考出来。二是要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继续推行并完善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任职试用期制和全委会票决制,积极完善党委内部决策机制和议事规则。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真正形成鼓励干部干事创业的正确用人导向。三是要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键在领导班子,重点在干部队伍。要继续完善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工作,进一步扩大党内民主,拓宽选人用人视野,扩大广大干部群众对干部选拔工作的知情权和参与权,逐步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责任追究制度,严肃整治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努力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
四、创新工作领域、扩大组织工作履盖面。随着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的日趋多样化,我国社会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组织工作必须适应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不断拓宽组织工作领域。一要适应新经济组织发展,加强基层组织设置,消除基层组织工作“空白点”。在新经济组织中,非公有制企业是薄弱环节,要以拓宽非公企业党建工作领域为突破,采取“独建、联合、挂靠、选派”等方式,建立健全非公有制党组织。力争做到非公有制企业建到那里,党员队伍和党组织就延伸到那里。二是拓展活动范围。积极开展社区党建,在社区深入开展社区与机关单位共驻共建活动、“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党员帮带社区贫困居民”活动,让党员更好的融入社区、服务社区。三是适应发展趋势,加强流动党员管理。一方面在流动党员集中的乡镇和村设立临时党支部,确定专人定期联系,督促其正常参加组织生活;另一方面实施“爱乡回流”战略,鼓励、支持、引导外出务工党员带资金,带技术回乡置业,让他们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一支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