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陕西凤翔:城镇化搭起城乡统筹发展平台

时间:2009-06-29   来源:zzb 点击:

 

陕西凤翔:城镇化搭起城乡统筹发展平台

    凤翔县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把城镇化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平台,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理念、立足县情,抢抓机遇,多措并举,促使城镇基础和城镇面貌发生了巨变。

    “城镇”变“城市”。一是高标化建设。围绕撤县建市目标,紧抓关中—天水经济区、关中城市群建设和麟北煤田开发的机遇,坚持“拉大框架、完善功能、提升品位、彰显特色、精细管理”的思路,硬件抓精、软件抓硬,积极推进以县城为核心的城镇建设,县城建成区面积由6.8平方公里扩展到12平方公里,长青、柳林、横水、彪角、城关跻身关中百强镇,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5个百强镇为辐射的城镇体系,全县城镇化率达到32.5%,正向建城区2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20万、辐射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的区域中心城市迈进。二是市场化筹资。采取“八个一点”的方式(招商引资引一点,金融机构贷一点、社会资金筹一点、积极向上争一点、国有资产盘活置换一点、相关单位担一点、受益单位和业主出一点、群众义务捐一点),多方筹资,加大投入,为城镇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据统计,2005年至2009年5月全县共筹资10亿多元,其中2008年3.86亿、县财政投资仅1000多万元。三是民营化管理。凤翔县创新管理形式,在全省率先实施环卫体制改革,通过拍卖县城保洁经营权,吸引2名社会自然人投资组建起2户民营保洁公司,卫生保洁由原来的早晨一次性清扫变为了全天候保洁。同时,率先在宝鸡市提出并开展创建“绿色凤翔”活动,建成了笙箫园、凤鸣广场等一批绿地和休闲广场,城区绿化覆盖率增加到37.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7.9平方米,先后荣获全国首批绿色小康县、国家卫生县城和省级文明县城、园林县城、绿色模范县等称号。

    “农民”变“市民”。富裕农民,就要减少农民,推动农民向市民跃进。农民进城,既要有地方住,更要有活干、有饭吃。围绕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凤翔县努力构筑农民进城“绿色通道”,大力繁荣二、三产业,通过政策激励、扶持服务,吸引和盘活社会资金3亿多元,规划建设了城南、城东、西凤等3条商业步行街和凤翔名吃城、东关蔬菜批发等7个市场,引资组建了2个出租车公司,开通了11路公交车,引进建设了西安人人家、宝商家美佳等连锁超市、重庆刘一手等火锅城和恒源商厦、西凤大洒店等商业服务设施,形成了以县城专业市场和商业区为中心、以乡镇小市场为补充的市场网络体系。栽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大批昔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开店摆摊建造生意,更有农民在城里买房置产,成为“新市民”。目前,全县城镇就业总人数超过15万人,其中个体工商户5200多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8.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4%、达到17.6亿元。

    “打工仔”变“小老板”。凤翔县大约有10万人常年在外打工或经商,约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4。为了激发这部分人投资创业,使他们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凤翔县对有一定家庭积累、有能力、有创业意愿的农民,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提供优质服务,鼓励和支持自主创业,引导外出务工成功者返乡创业。“空手出门、抱财回家”,“一人打工、全家脱贫”,“一批出门、一方致富”,“外出挣票子、异地换脑子、回家办厂子”,已成为凤翔农民的真实写照。农民靠打工不仅富了口袋,提高了生活质量,还富了脑袋,涌现出了杨洪智等返乡创业新典型,更有一批新生代实现了“找工仔”向“小老板”的嬗变。凤翔县连续四年被省政府表彰为全省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先进县和劳务输出示范县。(牟怀书 王宏军 谈旭东)

版权所有:中共凤翔区委组织部陕ICP备1100710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