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琅琊榜》对纪检工作有何启示?

时间:2016-03-04   来源:长青镇 作者:李洋 点击:

 近期热播的励志剧《琅琊榜》深受年轻人的喜欢,赢得了年轻人的共鸣。“得麒麟才子可得天下”,既显示出 智者”梅长苏的深谋远虑、识人之深、用人之准,又体现出即使在封建社会统治者对待人才也是高度重视和格外礼遇。为政者必先有德,亲贤臣、远小人,方能群贤毕至,大展宏图。正如汉武帝《求贤诏》中所言“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

同时,《琅琊榜》剧中,“悬镜司”独立于国家司法体制之外,是守卫封建“皇权”,维护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屏障,其职责似乎与今天“纪委”的职能有相通之处。剧中,历代不涉党争的“悬镜司”深受梁国皇帝的信任、深受广大子民的敬服。然而,当其掌握在老谋深算、心狠手辣的“首尊”夏江手中时,却变成了谋取一己私利、剪除赤焰忠军的“杀伤性”武器。作为“掌镜使”,虽然夏冬、夏春等人对“悬镜司”赤诚忠义,但也无能为力,只能望其覆亡。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事实告诉我们,即便是再公正独立的机构,当其用人不察时,影响也是毁灭性的。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纪检监察系统也曾揪出个别“害群之马”,这也深刻表明纪检监察工作要知人善任、选贤任能。近期,中央重新修订了《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进一步用道德“高线”、纪律“底线”扎紧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笼子”,纪检监察系统落实“两线”应该首当其冲。

纪检监察工作是个“硬”骨头,也是党的一项“重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忠诚可靠、服务人民、刚正不阿、秉公执纪”是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的首要标准。“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严格标准识别人才,切忌选用两面三刀之人。笔者认为,各级纪检岗位只有落在能岗匹配的人才处,才能尽其责、尽其才、尽其能。

纪检工作十分重要,能力上容不得半点“瑕疵”,要切实解决能岗不配、推诿扯皮、为官不为,“人”始终是绕不开的重要“因素”。为此,中央纪委健全完善了一系列办案、人事管理制度,坚决清除了纪检系统的“害群之马”,确保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高效廉洁。

    “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生材贵适用,幸勿多苛求。”《杂兴》生动形象地阐明了一条重要的用人原则:扬长避短,因才适用。南宋陆游也曾直抒胸臆:“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宵战风雨。”纪检监察机关要放手在实践中培养人才,要敢于给纪检系统的年轻人“压担子”,只有经历实际工作的锤炼,年轻人才能检验、认识自己,从而不断提高。古人云:“大勇,义理所发。”管理者用人,谨慎中要有大胆,要主动给予年轻干部发挥的空间,同时又要大度,不怕年轻人犯错。培养人才是一个反复纠错的过程,要及时给予年轻干部指导和帮助,而不是犯错之后一味的埋怨指责,甚至“一棒子打死”,将人才扼杀在“摇篮”之中。

文王得吕望而兴周伐纣,刘备有孔明而鼎力三国。一流的党员干部才能出精品筑永恒,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必须乘人才之长风破发展竞争之巨浪,这样才能在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征程中扬帆远行。

(编辑:李晓刚)

版权所有:中共凤翔区委组织部陕ICP备1100710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