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江山 根在人民
——赴宁德蹲点调研“四下基层”的报告
中央组织部党建研究所调研组
“四下基层”即领导干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当前,第二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正在扎实开展,“四下基层”是重要抓手。经部领导批准,近日,我们赴福建宁德开展专题调研。调研组在古田、周宁、寿宁、福安、霞浦、福鼎和蕉城等7个县(市、区)实地走访,入乡村、到街道、进企业,重走总书记走过的路,重温总书记说过的话,重看总书记做过的事,面对面交流访谈,实打实了解情况。
调研组深深感到:“四下基层”,在宁德、在福建得到了长期坚持并不断发扬光大,已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四下基层”,实现干部作风转变,有效增进民生福祉,助推宁德和福建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彰显出科学方法制度的强大实践伟力;“四下基层”,从宁德发端,在中华大地传承弘扬,丰富深化发展,成为广大党员、干部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载体,在新的历史征程上散发出更加绚丽的时代光芒。
一
从时代的坐标追根溯源,能更清晰地看到理论和实践交相辉映、彼此呼应的历史轨迹。
1988 年至 1990 年,习近平同志在宁德工作。在宁德的一年十一个月里,他以脚步丈量闽东的山容海纳,提倡并践行“四下基层”。这一重要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深度雕刻了闽东大地,从深层次上塑造了一方水土的精气神,造就了今天的闽东气质,荡气回肠的故事至今传诵在八闽大地的山水之间。
——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深入基层。”“古桥留足迹领袖风范传天下,山乡换新颜人民幸福奔小康。”在宁德寿宁县下党乡鸾峰桥,一副对联让调研组长久驻足。下党乡党委原副书记刘明华告诉我们,1989 年 7月 19 日,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来到这里,“走羊肠小道、过独木桥、攀峭壁岩石,我们拿着柴刀将挡在路面的荆棘、苇秆劈除,来回步行 5 个多小时,许多干部脚底脚趾都磨出了血泡”。宁德的干部群众回忆,刚到宁德工作,习近平同志就沉下身子到基层调研,在一个月的时间里,跑了 9 个县区、13 个乡镇、18 个村、12家工厂电站和学校。在近两年的时间里,他全面深入地了解宁德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坚持运用唯物辩证法看待闽东贫困地区的发展问题,强调“我们不要想干一夜暴富的事情,也没那个条件”,提出“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等重要理念,为宁德摆脱贫困提供了指引。
多年来,这种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深入基层一线察实情的科学理念方法一以贯之。从福建到浙江到上海,“三进下党”、“四到坦洋”、“三到三祥”、“七到古田”、“七下晋江”、“七到淳安”······留下了无数佳话。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顶风雪、踏泥泞,访民情、听民意,听真话、察真情,从黄土高原到太行深处,从南国海岛到西部边陲,从校园乡村到社区军营······一次次风雨兼程、一次次问计基层,为全党树立了光辉榜样。
——情系于民的质朴情怀:“把心贴近人民。”在福安市下白石镇下岐村连家船民主题展,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郑月娥回忆起小时候的情景依然记忆犹新,“一条破船挂破网,祖孙三代共一船,捕来鱼虾换糠菜,上漏下漏度时光”。当地干部群众介绍,在宁德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就关注连家船民的问题,到了省里工作后,在他的直接推动下,各级各部门迅速采取行动推进连家船民上岸这一“造福工程”,让“上无片瓦、下无寸土、以船为家、居无定所”的连家船民全部上岸定居。很多干部群众深有感触地说,这是习近平同志关心百姓安危冷暖、体察百姓疾苦的一个生动缩影,他一次次深入群众,在调研中不知道“掀了多少锅盖、掀了多少桌盖、掀了多少铺盖”。
多年来,这种心系百姓、枝叶关情的深沉情怀一以贯之。行程万里,不忘初心,从担任地方领导,到成为大党大国的领袖,习近平总书记的赤诚初心始终不变。为了人民的幸福,他问冷暖、看谷仓、揭锅盖、唠家常,一往无前以赴之,夙兴夜寐以求之,不遗余力以成之,团结带领人民开创新时代历史伟业。
——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不光要听‘唱功’,而且要看‘做功’。”在“首次宁德地县领导接待群众来访活动”旧址,一张张老照片、一份份旧物件、一件件原始文件,记录着 30 多年前习近平同志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问题的担当精神和求实作风。霞浦县委党校教师范秀娜向调研组介绍,1988年12月20日,习近平同志在霞浦县委党校参加首次地县领导接待群众来访日活动,带领地县干部受理各种问题 86 件,其中 12 件当场答复解决,其余问题要求相关部门在一个月内必须处理完毕。宁德市委组织部的同志谈到,不管是赴霞浦“接待群众去现场”、“三赴黄振芳家庭林场”,还是“交接工作在坦洋”,都深刻体现了习近平同志重实干、见实效的优秀品质和优良作风。
多年来,这种真抓实干、担当为民的优良作风一以贯之。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以“时不我待、舍我其谁”的担当、“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精神,谋幸福、谋复兴、谋进步、谋大同,催动着一股激荡奔涌的执政新风席卷神州大地,领航人民共和国的航船破浪前进。
二
实践检验真理,思想光照现实。
多年来,“四下基层”萌发宁德、造福宁德又走出宁德,在福建、浙江、上海,在全国各地落地生根,显示出强大生命力,彰显出巨大实践伟力。
——“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调研组走进“中国扶贫第一村”福鼎市赤溪村,金桂飘香、青山叠翠、流水潺潺,道路整洁宽敞,白墙黛瓦的民居栉比而立,呈现出一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盎然生机。然而,谁知道30多年前的赤溪村有多穷?!“280多户村民住在12个‘五不通’的自然村,住的是茅草房,点的是煤油灯,吃的是地瓜加野菜,婆媳同穿一条裤子······”土生土长的村党总支原书记杜家住随口道来。实现美丽蝶变的赤溪村,是宁德的缩影、福建的缩影,也是中国的缩影。
宁德市委主要负责同志介绍,多年来,宁德坚持把传承弘扬“四下基层”制度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出台深化落实的系列文件,特别是在这次主题教育中,扎实开展“‘四下基层’贴民心、感恩奋进建新功”实践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用“走心”换“民心”、变“会场”为“现场”、以“实干”求“实绩”,不断把“四下基层”的过程,变为躬身抓落实、担当促发展的过程。
如今的宁德,奏响“经济大合唱”,丰满了“弱鸟的羽翼”,地区生产总值从 1988 年的 20.1亿元增至 2022 年的 3554.62 亿元,经济总量跻身全国百强,实现了从“黄金海岸断裂带”到福建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的华丽蜕变。
——“闽山闽水物华新。”福建省委常委、组织部长邢善萍谈到,多年来,福建省大力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一棒又一棒、一程又一程,先后出台关于推进领导干部“四下基层”工作的意见、省级领导“四下基层”工作制度,今年6 月、9 月在主题教育期间又出台专门意见,用好《习近平在福建》系列采访实录、《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等特色教材,开展“新思想传八闽润人心”系列宣讲活动,推动党员、干部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
如今的福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更大进步,特别是进入新时代,经济总量连跨4个万亿元台阶,2022年突破5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 12 万元,社会治理更加高效有序,生态颜值更加清新靓丽,民生福祉更加殷实普惠,广大干部精气神更加充沛。
——“神州万里处处新。”调研组一路走来深切感到,“四下基层”制度,蕴含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实践价值,正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开花结果、发扬光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人民至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续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勾勒出“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的盛世景象。
如今的中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高质量发展不断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伟业不断推向前进,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巨大的成就,证明的是思想、传递的是力量、增添的是信心、提供的是经验。长期的奋斗和汗水,浇灌出一个花开的国度,书写在每个中国人的幸福生活之中。
三
历史犹如一条长河,从过去奔涌而来、向未来逐浪而去,洗炼深沉邃远的恒久启示。
调研中,广大党员、干部表示,将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下基层”重要批示精神,着力把“四下基层”作为第二批主题教育重要抓手,贯穿改革发展始终,坚定不移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
——面向未来,传承弘扬“四下基层”,必须“从政治、思想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越是壮阔的征程,越需要真理指引领航,越需要核心掌舵定向。”
“四下基层”首要的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使党的看法、主张化为人民群众自觉自愿的行动”。有了党的坚强领导,有了科学理论的武装,就能团结亿万人民群众,统一思想、统一步调向前进,从而凝聚起移山填海的巨大力量。
新时代十年非凡历程雄辩证明,正是因为确立了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从根本上确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新征程上,必须持续深化践行“四下基层”制度,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万众一心、奋力前行。
——面向未来,传承弘扬“四下基层”,必须“以百姓之心为心”,着力在增进民生福祉上取得新进展。
“为官之本在于为官一场,造福一方。”
“四下基层”闪耀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光辉,彰显了人民领袖为人民的深厚情怀。习近平总书记跋山涉水的足迹、饱含深情的探访,昭示了新时代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和担当,在人民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新征程上,必须接续用好“四下基层”这个“传家宝”,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用心用情解决基层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身边事”,着力促进党的政策主张落地生根,提高科学决策质量水平,畅通民意诉求通道,有效增进民生福祉,努力让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面向未来,传承弘扬“四下基层”,必须坚持“立足于实际又胸怀长远目标的实干”,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实绩。
“我推崇滴水穿石的景观,实在是推崇一种前仆后继,甘于为总体成功牺牲的完美人格;推崇一种胸有宏图,扎扎实实,持之以恒,至死不渝的精神。”
“四下基层”让党的政策主张从“声边”到“身边”、化“脚力”为“能力”、变“坐诊”为“出诊”,实现从“机关会场”到“基层现场”,体现了求真务实的作风和实干兴邦的担当。
新征程上,必须大力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胸怀“国之大者”,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不断增强抵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内生动力,久久为功、真抓实干、务求实效,为党和人民履好职、尽好责,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应有贡献。
闽东事,天下理。一程山水,一种领悟,一份收获;一次调研,一种鞭策,一份信念。调研组感到,这次蹲点调研,进一步“蹲”出了对大党大国领袖风范的深刻感悟,“蹲”出了对科学理论的真诚信仰,“蹲”出了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蹲”出了“切实修好基层这门课”的深度认同,“蹲”出了练好“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的行动自觉,是一场厚重难忘的“充电之行”,是一次终生受益的“补钙之行”,是一趟涤荡心灵的“精神之旅”。大家深深感到:
——“四下基层”价值在于长远。这一制度起笔于现实需要,落笔答时代之问,工笔绘城乡新貌,走笔成长远大计,是转变干部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法宝,是破解难题、推动发展的有效方法,是加强党的建设、做好各项工作的宝贵财富。
——“四下基层”根本在于为民。新征程上,必须始终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
——“四下基层”关键在于行动。奔赴充满光明和希望的远征,必须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调研组成员:刘名军、陈文生、刘伟、冯舟、付晓东、唐名谦;执笔:刘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