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是组织工作的活力源头和力量根基。基层组工干部作为党的组织路线在基层的推动者和实践者,其作风与能力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和事业发展。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锤炼“一竿子插到底”的作风,在一线深耕细作、担当实干,确保党的决策部署穿透“最后一公里”,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一竿子插到底”,首在“插得准”,做政策落地的“明白人”。“一竿子插到底”不是盲目地往下“插”,而是建立在对政策的精准把握和对基层的深入了解之上。政策是“设计图”,基层是“施工地”,理解有偏差、对接不精准,就会事倍功半甚至南辕北辙。基层组工干部必须深学细悟政策精神,成为“政策通”“活字典”。同时,要真正沉下去,走进田间地头、车间班组、社区网格,听真声音、挖真问题,摸清基层党建、干部、人才等工作实际情况和突出问题,将“上情”与“下情”有机结合、“天线”与“地气”有效贯通,才能找准政策落实的切入点和着力点,让这“一竿子”插得准、扎得稳。
“一竿子插到底”,重在“插得实”,做攻坚克难的“实干家”。基层是矛盾问题的聚集地,最忌形式主义、表面文章。“一竿子插到底”要力戒“雨过地皮湿”,不能满足于开会发文,而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直到问题解决。基层组工干部要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紧盯任务落实全过程,做到一抓到底、务求实效。无论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还是考察识别干部,或是激励人才发挥作用,都要拿出实招硬招,真解决问题、解决真问题。要敢于直面堵点难点,对推诿扯皮、久拖不决的问题,主动上前、一追到底,以不解决不松劲的韧劲,推动各项工作在基层扎下根、长出叶、结出果。
“一竿子插到底”,贵在“插得深”,做凝聚人心的“贴心人”。组织工作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组织工作不能只停留在文件和报表,而要带着感情、带着温度去做,其成效最终要由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来检验。基层组工干部要自觉践行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把工作阵地前移,习惯与党员、干部、人才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从听心声、问需求、纳真言中检验政策是否契合民意、干部是否赢得信任、党员是否发挥作用、人才是否人尽其才。在制定政策、推进工作、评价干部时,要充分尊重民意、体现民愿,通过有温度、有实效的工作,把组织的关怀传递下去,把人心凝聚起来,不断夯实党的执政根基。
当前,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繁重,基层治理面临诸多挑战。基层组工干部锤炼“一竿子插到底”的作风,正是顺应时代呼唤、履行使命担当的必然要求。要持续提升闻令而动的执行力、攻坚克难的硬担当、服务群众的真情怀,以“一竿子插到底”的决心和行动,为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