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重磅思政课合集来了!

时间:2023-09-13 人民网-理论频道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点击:

青年强,则国家强——敢想敢为,善作善成

内容提要: 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敢与善,为我们理解“青年强,则国家强”这句话提供了新的视角。


牢记“三个务必”

内容提要: 从西柏坡到北京,中国共产党人的接力赶考,一棒接着一棒;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中国共产党人的清醒和坚定,一脉相承。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作为“三个务必”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提出来,就是要激励全党、全社会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依靠顽强斗争,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

内容提要: 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很多大事。我们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见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完成了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是党和人民团结奋斗赢得的历史性胜利,必将彪炳中华民族发展史册,对世界也具有深远影响。

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内容提要: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是党的重要会议首次提出的重大命题。这一重要论断,充分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即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历史意义。

深刻理解“两个结合”

内容提要: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中国落地生根,是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中的许多思想,同马克思主义相融相通;中华民族善于融合接纳的特质,决定了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并不等于生搬硬套,而是根据中国国情进行着融会贯通。新征程上,我们必须一以贯之坚持“两个结合”,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任务

内容提要: “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份豪情满怀的宣誓、语重心长的嘱托、恢宏壮阔的蓝图,饱含着让人心潮澎湃的中国式深情。肩负起新的使命任务,这份中国式深情离不开立场的坚守,离不开理论的清醒,离不开精神的传承。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使命任务,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担当,这份中国式深情,绝不辜负中国的未来。

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

内容提要:实现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人薪火相传的使命,是一场前赴后继的接力赛。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我们要在沉淀中奋进,在蓄力中奔跑,为中国式现代化凝聚蓬勃青春力量。

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

内容提要: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机遇的价值,在于是否得到了有效运用。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善于创造并把握战略机遇的政党。百余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总是能够在重大历史关头,从战略上认识、分析、判断面临的重大历史课题,并作出科学的战略判断、正确的战略抉择,最终团结带领人民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打赢一场又一场硬仗。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

内容提要: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以下重大原则: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我们要牢牢把握好这些重大原则,使“中国号”列车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朝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稳步前进。

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内容提要: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相比,我国现阶段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因此,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和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必然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的首要任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需要青年一代的踔厉奋发和创新活力,也必将见证青年一代的踏实努力和时代荣光。

弘扬科学家精神

内容提要:新时代十年来,我国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一座座科技创新丰碑与科学家精神密切相关。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部分提出“培育创新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营造创新氛围”。当前,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和人民幸福安康。实践也反复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作为年轻人,我们要继承和弘扬科学家精神,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火热实践中贡献青春力量。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内容提要: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各个环节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全链条民主。从延安窑洞到北京人民大会堂,从《共同纲领》“五四宪法”的制定到现行宪法与时俱进修改完善,我们党不断探索和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道路,使人民民主在东方大国落地生根、繁荣发展。我们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就是要充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让民主之光更亮,让民主之路更广。


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内容提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法治作为一个独立部分,专门谋划“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这在我们党的历次代表大会报告中还是头一次。由此可见,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性非同一般,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内容提要: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在数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以刚健的文化精神、强劲的文化能力、积极的文化心态,创造了博大精深、辉煌灿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软实力竞争越来越成为国家间综合实力竞争的重要内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不懈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为民族复兴伟业不断厚植文化根基,持续凝聚精神力量,引导激励亿万人民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增进民生福祉

内容提要: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新时代新征程,对如何在新时代十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党的二十大报告主要作了四个方面的部署和安排。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内容提要: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直面世界之问,从历史和哲学高度解答了人类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基本问题。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不仅在于中华民族的复兴,还在于人类文明的大同发展。构建人类文明共同体,就是把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连接起来,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内容提要: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追求可持续发展,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必然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落实言出必行的中国担当,彰显了中国在现代化发展中主动摒弃西方工业化进程中“先污染后治理”的生态自觉。


如何理解和把握“关键在党”

内容提要: 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有主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新时代新征程上,在以伟大自我革命推动伟大社会革命的生动实践中,只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得到有力保证,只要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作用充分发挥,党就能在革命性锻造和重塑中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经得起风险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先进政党,就能有力引领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

内容提要: 如何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经过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实践,我们党给出了第二个答案,这就是自我革命。所谓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回望过去,坚持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砥砺奋斗的宝贵经验,展望未来,坚持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


“五个必由之路”

内容提要: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全党必须牢记“五个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长期实践中得出的至关重要的规律性认识。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无论风云如何变幻,无论挑战如何严峻,我们都要坚定不移走好“五个必由之路”。


版权所有:中共凤翔区委组织部陕ICP备1100710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