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凤翔县紧紧围绕“坚持考核重心由重视年终考核向重视日常管理转移”的主导思想,按照“干好本职工作是底线,重抓特色、多出亮点、争先进位”的考核理念,进一步完善考核指标体系,健全日常预警等机制,聚力做好考核工作这篇文章,创新建立特色亮点目标体系,建立专兼职考核队伍,分类实施大督查和阶梯式考核,狠抓项目、环境和民生,使考核工作真正成为了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助推器和有力抓手。
抓特色,着力目标引领
紧扣打造宝鸡副中心和建设活力凤翔、美丽凤翔、幸福凤翔核心任务的落实,坚持确保可比性、突出差异性、体现科学性的指标设置原则,围绕“北果中菜南牧”产业格局和“一区三园”突破发展,高点定位,建立“一镇一特色、一部门一亮点”的目标体系,12镇共设定特色工作21项,73个部门全年拟打造亮点工作109项,公示下达到全县各镇和各部门,并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考核权重,起到了引领发展的作用。
建队伍,强化专业考核
针对全县考核队伍缺乏系统管理、专业性不足的实际,以各县级部门考核业务骨干为主体,成立了专兼职考核队伍,目前,经单位推荐、层级筛选,确定专兼职考核人员81名。按照平时考核统一部署、考核人员统一管理、平时绩效统一建档的“三统一”原则,专兼职考核队伍的学习培训、组织管理由县考核办和干部所在部门共同负责,有计划地承担参与各阶段考核工作。
重平时,激发干事活力
探索性地制定出台了凤翔县《日常管理暨平时考核办法》。通过调研,对考核项目进行了整合,将资金争取、固定资产投资、农民收入等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和督查督办、保密工作、计划生育等专项目标任务,不再纳入年终综合大考核,主要以“阶梯式”平时季度考核为主,平时考核分为四个阶段实施,各有侧重:一季度突出年度任务的制定、分解和责任落实的督办;半年考核突出全盘式摸底和宏观掌控;三季度突出重点任务的督查预警,查缺补漏;年底综合考核全面收网,综合评定。同时设定平时考核计分占考核总分的20%,突出实绩考核和努力程度评估相结合,规范量化基准,建立了平时考核与年考有效挂钩机制,解决了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相脱节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变“催着干”为“争着干”,真正起到“动力杠杆”的作用,有效激发干事活力。
破常规,打造特色模式
在各阶段考核形式上,不拘泥于以往的思维定势和模式,倡导采取座谈分析、现场观摩点评、专项督查等灵活多样的开放性考核方式,客观掌握评估各季度任务完成情况,立足考核实效性,力求精细化、专业化。年终考核围绕三位一体,合理分类,以三种形式分层次实施:指标类考核和专项目标任务考核突出平时,以各专项数据资料为依据,由主管部门组织召开年报评审会等形式科学核定,客观打分;综治维稳、安全生产等重点控制性指标,突出节点,由政法委牵头专项考核;年终综合考核突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党风廉政、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三位一体,由考核办牵头重点考评。这样做既达到了精减年终考核内容,避免多头考核,从根源上杜绝了对各单位年终各项工作的干扰,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考核实效。
强考核,彰显发展成效
凤翔县围绕抓平时、重实绩,抓落实、重实效,着力从目标体系的引领性、考核督办的实效性、平时考核与年考的有机衔接性、以及激发内生动力等方面大胆创新求突破,实行递进式跟踪督办落实,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起到了有力地监督和助推作用,“三个凤翔”建设成效显著。
活力凤翔——经济转型促进新发展。三季度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13.6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4.2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3.066亿元,增速22.8%;签订招商引资项目62个,到位资金48.92亿元,占年度任务53亿元的92.3%;年初确定总投资127.7亿元,年度投资42.9亿元的全县5大类9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7.6亿元,已有45个项目全面建成投产。
美丽凤翔——城乡一体实现新跨越 。城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西凤大道、西外环道路续建工程、新体育场续建工程等事关凤翔城市发展的城建大项目纷纷建成投用;农村环境日新月异。全县发放最美乡村创建奖补资金 1000万元,整合财政奖补、项目支持等资金 1.7亿元支持最美乡村建设。全县233个村共整治街巷道路1678条,添置垃圾桶5870个,配备清运车353辆,绿化街巷道路 613条204公里,安装路灯3460盏,农村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幸福凤翔——社会事业迈上新台阶。 投资5.6亿元,建成各类保障房2899套25.5万平方米;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基本建立。2013年度全县参合农民 451109人,共为342301位参合患者补助医药费用5712.32万元,建成规范化接种门诊22所,覆盖村级卫生室184个。义务教育软环境全面加强。在6所学校顺利启动了“营养午餐”供餐试点工作,3720名学生享受到免费午餐,160所学校实施了营养加餐,25087名学生受益。特殊困难家庭救助力度不断加大 ,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为全县城乡25184名低保人员发放保障金4875万元,为农村609名五保人员发放供养资金265.59万元,社会医疗救助5981名,下拨资金340.68万元,临时救助893人,发放资金57.9万元……
(编辑:李晓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