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基层干部观看《一诺一生》心得体会

时间:2024-05-23 柳林镇小渭村  来源:柳林镇小渭村 点击:

86岁的张淑珍是退休干部,高级农艺师,她用60多年的坚持和打拼成就了一件事“南茶北移”,让商南成为在历史上从没有过种植茶到成为中国西部最北端的优质新型茶区。张淑珍先生童年充满苦难,1957年考上西北农学院,1961年毕业自愿申请去艰苦的商南。在下乡期间她看到群众生活异常艰苦,于是暗下决心要让所学使人们脱离贫困,于是开始尝试种茶。

自古教科书上阐述着我国北纬30度以上不能种茶的论断,商南地处北纬33度,张淑珍先生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刚开始的4年时间接连失败。1966年她将二分茶圃就地封育,4年后迎来了小收获,至此开创了人工种茶的先河,突破了“南茶北移”的第一道关。1976年商南的茶园面积发展到27000亩,但到1978年茶园成片死亡仅剩5000亩,在群情激愤的讨伐声中,张淑珍先生无数次试验,最终发现石灰是致死茶树的元凶,她推出商南“宜茶则茶、宜林则林、茶林相伴”的结果,为以后的优质茶区奠定了基础。

在那个异常艰苦的年代,由于供销社销售不出去茶叶,张先生自行和同事在大街上销售茶叶,以获得生机。1985年她创立“商南茶叶联营公司”,出产供销一体化。从此,商南茶产业形成规模,经济效益成倍提高。1989年52岁的张淑珍先生身患癌症中晚期,经历三次化疗后回到商南她就到茶园去察看,一边化疗一边工作,最终战胜病魔。

张淑珍先生从“茶姑娘”到“茶奶奶”,她用一生使“南茶北移”,创建了“茶叶联营公司”,创建了“名茶”,她的一生兢兢业业,60多年来一刻没离开过茶,践行自己“南茶北移、还茶以绿,致富于民”的愿望。

 作为基层干部,我们要以张淑珍先生为榜样,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践行初心和使命。基层是成长的“试金石”,条件越是艰苦,越能磨炼一个人的意志。基层工作繁多复杂,但苦难复杂的环境才更能锻炼人。只有历经基层工作,才能更加贴近普通平凡的大众,从人民群众的角度思考,才能体恤百姓,才能为老百姓干实事。工作不仅仅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根本,更是我们实现自我价值的保障。作为基层的一名普通干部,更是需要“天道酬勤”,生长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更要传承先辈艰苦奋斗的精神,立足当下,脚踏实地用汗水浇灌希望,用实干成就未来,在平凡的岗位上干不平凡的事,为群众谋幸福,发展产业,振兴乡村。


版权所有:中共凤翔区委组织部陕ICP备1100710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