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利这人勤劳踏实,是我厂的‘守门人’和‘管理员’。”面对陕西博雅服饰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亚利的夸奖,46岁的贫困户雷向利看起来有点不好意思。
“我家就我和老母亲两个人,我10年前在工地上班时不慎摔伤,腰上留下了后遗症,下地也干不了重活,现在在公司门房上班,一点也不觉得累,每月也有1500多元的工资收入。”雷向利说,“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我有一份稳定的工作。”
雷向利口中需要感谢的“好政策”指的是凤翔县实行的“社区工厂”。
脱贫攻坚工作中,如何最大化的提高和实现贫困户的就业率,如何采取更加符合贫困户实际的就业措施,是该县一直以来思考并加以解决落实的问题。
在进行就业培训、举办招聘会等“常规动作”的同时,凤翔县围绕生产加工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力发展社区工厂,打造“村镇生活、村镇就业”灵活居家就业模式。坚持“基地+就业”模式,积极创建用工规范、社会责任感强、适合贫困劳动力就业的就业扶贫基地,丰富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载体。
陕西博雅服饰科技有限公司是凤翔县一家集服装和面料的设计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创新型民营企业,也是该县认定的就业扶贫“社区工厂”之一。
“社区工厂的认定过程相当严格,我记得当时在认定的时候,县人社局的工作人员对企业资质、用工协议、工资流水、工作期限、贫困户证明等资料核查的很详实。”张亚利说。
与雷向利一样,贫困户欧亚青也是这项政策的受惠者之一。“我家里6口人,老公在宝鸡务工,两个孩子正上学,老人治病欠下了不少外债。”30出头的欧亚青说,“自从应聘到这里上班,一方面每月能有2600多元的稳定收入,一方面方便照顾老人和孩子,生活比以前好多了。”
去年,通过企业申报、考察推荐后,凤翔县认定社区工厂2个,就业扶贫基地3个,安置贫困劳动力49人。为了鼓励社区工厂和扶贫基地吸纳更多的贫困劳动力,该县给予了一定的政策、资金等方面的补贴和扶持。
“去年县上给厂子补助了7000元的扶持资金。”张亚利说,“扶贫有企业的一份责任,我打算把这部分钱用来给企业的贫困户搞福利。”
据张亚利介绍,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博雅服饰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发挥企业优势,出资100余万元对凤翔县的富余劳动力及贫困农民工进行免费培训,精准扶贫技能脱困。今年计划开展缝纫技能培训200人,其中贫困劳动力50人。
挑选布料、手工剪裁、机器缝合、上拉链......一道道工序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熟练而灵巧。4月24日,当笔者来到位于凤翔县城关镇三里河村的陕西博雅服饰科技有限公司,走进缝纫车间,看到二三十名女工正在各自的缝纫机上娴熟地忙碌着,其中就有15名贫困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