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进凤翔县田家庄镇田南村四组,来自贫困户家庭的众多劳动力正干劲满满,你挖沟、我栽苗、他浇水,欢声笑语伴随着栽植莲菜幼苗的喜悦洋溢在新建的池塘里。在旱地莲菜项目负责人的指导下,贫困群众把一颗颗莲菜苗种下,对贫困群众来说在把莲菜苗种下的时候也把脱贫致富的希望种下。
“这个项目的引进得益于我县推行的‘党建6+模式’,这个项目采取的是‘党建+企业+贫困户’模式,就是由支部牵头、企业搭台、吸纳贫困户参与,前期栽植的53亩莲菜中,已流转贫困户土地12户36余亩,吸纳贫困户就地务工12人。”田家庄镇党委书记谭荣盛欣喜地说。
在打好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一年,凤翔县强力推进“党建6+模式”,把农村党建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深度融合、同频共振,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资源转化为脱贫攻坚的强大动力,掀起决战脱贫攻坚的春季攻势。
“党建+三变改革”让贫困户搭上致富快车
凤翔县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协调、整合力量的能力,聚力脱贫攻坚,积极探索“三变”改革新模式,整合村集体和农户分散资源、资金,破解发展集体经济无产业、群众致富增收无门路问题。
变则通,通则达。以红凤花椒、江山如画花卉、五棵树现代农业等为代表的新型经营主体流转贫困户土地1.1万亩,吸纳就业近千人,17个试点村成员界定、股权量化、股权管理等关键工作有效推进,实现了贫困户“劳务挣现金、就业挣薪金、创业挣利金、入股挣分红、场地挣租金”,助力贫困群众搭上脱贫致富“快车”。
“党建+产业项目”让贫困户分享发展红利
当中午明媚的阳光洒在凤翔县糜杆桥镇象岭山西南方向巨大的坡地上,占地453335平方米、近8万块的太阳能发电板反射的光芒十分的耀眼。该太阳能发电站是由江苏无锡市振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投资2亿元建立的,计划生产周期为25年。
象岭山位于糜杆桥镇曹家庄村和西白村之间,西南方向的坡地舒缓下落,太阳照射时间较长。但由于缺水等原因,此处长期闲置成为了一片荒地。
如何最大限度地对象岭山的土地有效利用,是糜杆桥镇党委、政府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太阳能发电站在象岭山的建立,是我镇按照县委推行的‘党建6+模式’,采取‘党建+产业项目+贫困户’的模式让贫困户分享企业发展红利的有益探索。” 该镇太阳能项目负责人说。
太阳能发电站租用这片土地后,每年给曹家庄村20万元左右的租金,除过一部分租金用于村上的基础设施建设,其余分配给相关村民。
“党建+新型经济组织”让贫困户插上腾飞翅膀
凤翔县范家寨镇牛钵峪村地处北山畔,大多是山地,没有灌溉设施,发展产业基础薄弱。但村党支部不等不靠,组织村民成立了金元农业专业合作社,将原来分散在四、五、六、七组 4个组,87户贫困户312亩土地进行流转,采取入股合作的方式,发展花椒种植产业。
合作社的负责人李凤琴本身也是个贫困户,在村党支部书记闫凤东多次上门鼓励、引导下参与到合作社来。在李凤琴的带动下,其他贫困户也积极参与进来。
这是凤翔县推行“党建6+”模式助推贫困户脱贫的一个缩影。同时,推行“党建+农业园区”、“党建+电子商务”扶贫模式,先后成立大学生村官电商联盟等电子商务企业65户,建成华龙牧业、简氏药材种植、红凤生态农业等省市农业示范园区15个,吸纳1167户贫困户3851人发展产业,扶持1.03万户发展增收产业。全县特色产业覆盖50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3691户,发展产业13048户,产业覆盖率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