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各地严格先后落实脱贫地区“四个不摘”要求,合理调整选派范围,优化驻村力量,加强管理监督,注重关心激励。如何压紧驻村帮扶责任,抓实驻村干部管理,助力驻村帮扶工作提质增效,笔者认为,要做好以下三点。
精准定村、优化力量。建立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选派、调整、轮换、召回“四本台账”,自下而上逐级汇总并动态调整,定期进行一次调度,确保驻村干部在任期内保持总体稳定,因特殊原因确需调整的,由派出单位研究提出替换人选,按“一事一议”原则,由原选派渠道逐级审核后调整,并报区委组织部备案。目前,凤翔区共选派驻村工作队36支,驻村第一书记58名、驻村工作队员77名,平均年龄43.9岁。其中,45岁以下驻村干部66人,占总数的48.9%,本科及以上学历84人,占总数的62.2%。进一步优化了驻村干部队伍结构,切实做到尽锐出战,为实现乡村振兴凝聚起强大工作合力。
精准施训、提质强力。始终以抓培训、促教育、提能力作为提升驻村干部履职能力和助推乡村振兴水平的重要措施,全力把驻村队员培育成政治坚定、政策精通的“领头雁”。围绕基层组织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等重点工作,采取“线上+线下”“课堂+田间”等多元教学模式,定期开展集中培训、座谈交流、实地观摩、擂台比武等系列活动,举办驻村帮扶培训班2期,扎实开展驻村干部“田间地头”擂台赛活动,让驻村干部在思想碰撞、经验交流、工作感悟中增长见识、提升才干,全面提升驻村帮扶队伍能力素质和工作水平。
精准施策、激励担当。坚持政治激励、精神鼓励、物质保障相结合,消除驻村帮扶工作队员后顾之忧,激发干事活力。落实好驻村帮扶工作队员生活补助、交通补助、通讯补贴等各项保障政策,进一步提高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赔付标准,每年安排一次全面体检,定期开展“送清凉”“送温暖”活动。加大选树表彰先进力度,将驻村第一书记年度考核进行单列,全区共评出区级2023年度考核“优秀”等次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35名。今年来,提拔重用有驻村工作经历的优秀干部2名,全面激发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