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为各类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让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近年来,凤翔区委组织部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聚焦人才“引育留用”,创新人才机制,搭建服务平台,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加强,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积蓄人才力量。
着眼发展需要,拓宽渠道引才。围绕全区白酒、能源化工等优势产业发展,文旅融合、机场建设等重点任务和重大项目需求,对全区各领域各单位人才需求情况进行摸底,建立事业单位、企业、重点产业等人才需求3张清单,高质量完成省招公务员76名,选调生5名,市招事业单位干部51名,定向招聘医学本科生16名,招聘特岗教师30名。加强与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大学、陕西科技大学、宝鸡文理学院、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对接交流,签订项目合作协议,建立人才引进长期合作机制,促进“科学家+工程师”队伍的双向人才流动,柔性引进54名专家人才服务乡村振兴、企业发展,实现凤翔解难破堵需求与高校人才智力供给有效对接。申报清华大学见习项目6个,成功对接“秦雍城考古遗址公园项目”来凤开展社会实践。组织柳林酒业、厚德耐磨等四家企业前往南京大学参加“组团式”招才引智专场活动,与80余名高校学生签订初步意向协议,人才合力进一步加强。
聚焦培养历练,创新形式育才。强化高层次人才后续培养教育。成立高层次人才“赋能融合促发展”党支部,搭建思想碰撞平台,坚持每月开展支部活动和交流座谈。促进行业人才之间、跨领域专业人才之间交流学习、取长补短。组织5名市管拔尖人才分赴哈尔滨工业大学、青海“两弹一星”干部培训学院参与相关培训,提升人才个人素质。建立高层次人才“三级帮带培养”机制,联合人社局对加强高层次人才管理,分级帮带培养高水平选调生和高层次人才,指导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平时管理工作,坚持开展日常业务指导、谈心谈话,帮助新入职高层次人才快速成为“行家里手”,指导95名高层次人才完善了成长纪实手册。采取“组织部指导+人社局优选+用人单位推荐+核心部门锻炼”的形式,组织对事业单位引进的14名高层次人才到党政部门跟班学习,参与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为高层次人才提供成长平台,帮助年轻干部开拓视野、增长才干,全面提升个人综合素质。
强化服务保障,优化环境留才。落实区级领导“一对一”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制度,包联各领域重点人才26名,结合工作实际,通过信函、电话、座谈、走访、慰问等形式开展常态化、制度化联系,协调解决作品宣传、项目扶持等具体问题12个,协调办理各类人才服务事项40余件。出台《“凤翔英才卡”发放使用办法(试行)》,为人才提供子女入学、便捷就医等“一站式”优质服务,有效解决后顾之忧,充分激发人才干事创业活力,已办理发放A卡2张、B卡115张,经验做法被《陕西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落实《宝鸡市凤翔区人才引进培育管理办法》《宝鸡市凤翔区人才引进培育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等配套政策,引进的硕士研究生发放安家补助10万元、生活补助3万元,每月发放住房补贴500元。调整印发《关于做好区委常委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工作的通知》,落实常委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制度,区委常委联系服务各领域重点人才,协调办理各类人才服务事项。开展“情暖人才激励担当”系列活动,通过党性教育、观摩调研、拓展训练、交友联谊、交流座谈等活动,进一步彰显组织关爱。鼓励机关干部在职攻读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全区10名干部完成学费申报备案,进一步落实了学历提升服务。
搭建干事平台,发掘潜力用才。围绕助力凤翔高质量发展主题,聚焦全区重点项目、重大工程,鼓励高层次人才揭榜挂帅领衔开展课题研究,形成研究课题64个,着力破解制约发展的瓶颈难题,评选《文旅融合背景下东湖旅游景区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关于加快推进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研究》等6个人才优秀调研课题。创新探索“党建+人才联盟+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新模式,整合人才服务事项18项,将拔尖人才、高层次人才纳入“凤翔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人才库”,分类成立产业、医疗、文化、法律等四个联盟,为镇村开展相应的产业指导、结对帮扶等活动。落实区管拔尖人才区管拔尖人才走一线办实事解难题助发展活动,开展医疗、制酒工艺、体育育业训技术指导等下基层服务100余次。修订《宝鸡市凤翔区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考核实施细则》,细化量化高层次人才考核管理,采取平时考核和专项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对高层次人才从年度工作实效、人才作用发挥等方面开展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培养教育、管理监督、激励约束、选拔任用结合起来,作为高层次人才调整岗位、职务、职员等级、工资和评定职称、奖励的依据,建立了制度配套、奖惩结合的人才培养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