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学《条例》强担当,守规矩践初心

时间:2025-03-20 城关镇凤鸣路社区  来源:城关镇凤鸣路社区 点击:

作为一名基层社区工作者,深刻认识到《条例》不仅是指导我们工作的“指南针”,更是规范党员干部行为的“标尺”。通过学习,我进一步领会了《条例》中“引导激励党员干部敢担当、积极作为”和“严明纪律和政治规矩”的核心要义,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以“敢担当”为行动坐标,在服务群众中践行初心使命。

《条例》强调要“引导激励党员干部敢担当、积极作为”,这让我感触颇深。社区是联系党和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面对居民琐事、矛盾调解、民生保障等千头万绪的工作,担当作为绝不是口号,而是体现在每一件小事中。例如,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部分居民因意见分歧产生矛盾。社区工作人员主动联合党员志愿者逐户走访,倾听诉求,协调设计方调整方案,最终推动项目顺利落地。这一过程让我明白,担当作为既要“敢啃硬骨头”,又要“善用巧办法”。作为基层党员,我们应当主动亮身份、作表率,把群众的需求清单转化为自己的责任清单,用实际行动诠释“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二、以“守规矩”为底线红线,在履职尽责中锤炼政治品格。

《条例》要求“严明纪律和政治规矩”,这对基层工作者尤为重要。社区工作直接面对群众利益,看似“小事”却关系民心向背。例如,在低保审核、惠民政策落实等工作中,必须严格按程序办事,不因人情“开口子”,不因压力“打折扣”。审核过程中难免有人要讲人情,走关系。但社区工作人员始终坚持依规审核材料,耐心解释政策,最终保障了每一位审核者的权益,我们要用好自己手中的每一份文件,对每一位居民负责。

严守政治规矩更体现在日常言行中。社区是党的政策宣传阵地,我们必须站稳政治立场,在微信群、宣传栏等平台上主动发声,抵制错误言论,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传递党的声音,确保基层阵地“不跑偏、不变形”。

三、以“学用结合”为实践路径,在知行合一中提升服务效能。

学习《条例》让我认识到,激励担当与严明纪律是相辅相成的。社区工作既要营造“敢干事”的氛围,也要树牢“不出事”的底线。例如,在推动社区志愿服务时,我们通过设立“党员带头干”、评选“年度参与活动优秀党员”等方式激发积极性,同时建立“服务台账”和“群众评价机制”,确保工作规范透明。这种“激励+监督”的模式,既让党员干部有干劲,也让群众更放心。

未来,我们社区将以《条例》为镜,对标对表找差距:一方面加强政策学习,提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坚持“脚步向下”,在走访入户中察实情、办实事,把党的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

《条例》的学习不是终点,而是新征程的起点。作为基层社区工作者,我们将始终以“担当”为桨,以“规矩”为舵,在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扛起责任、守住底线,用实际行动为党旗增辉,为社区添彩!

版权所有:中共凤翔区委组织部陕ICP备11007109号-2